• 首页
  • 关于我们
    简介
    联盟成员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招聘单位
  • 职位搜索
  • 资源中心
    师资库
    政策解读
    热点话题
  • 活动报名
登录
  • 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简介 联盟成员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招聘单位
  • 职位搜索
  •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

    师资库 政策解读 热点话题
  • 活动报名
  • 登录
  • 中文 EN
  • 师资库
  • 政策解读
  • 热点话题
  • 18

    202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首次修订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首次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条例》释放了什么信号?对科技界又意味着什么?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就重点修订内容组织专家进行了解读。联合资助为加强基础研究辟新路  《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人民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投入资金开展联合资助,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捐赠。  “联合资助”写入《条例》,意味着什么?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认为,本次修订“为拓宽基金经费来源、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开辟了一条新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表示:“我国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已经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基础研究占R&D的比重,与处于前列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吕薇分析,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入来源单一化,主要靠中央政府财政投入。比如,目前我国重点支持青年基础研究的政府基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的需要,导致“万马齐过独木桥”。因此,新修订的《条例》将较为成熟的联合基金资助模式写入第四条,同时还鼓励社会捐赠。  在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杨凌春看来,这也意味着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之间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她表示,基础研究的问题除了可以从科学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凝练之外,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一线中来。产业一线面临的技术瓶颈背后,往往是关键核心科学问题的制约。  杨凌春举例说,此前,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小米公益基金会正式签约,接受捐赠1亿元。这体现出企业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她认为,该规定建立起企业和其他组织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了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同时,也为跨界合作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与应用化。  吕薇表示,实践证明,联合基金机制不仅增加了科学基金的资金来源,还有利于解决地方、企业等关注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为了进一步实现基础研究资金来源多元化,未来还应鼓励探索社会资金捐助设立科学基金的模式。支持青年显决心 非共识项目遴选亮绿灯  《条例》第八条明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  张强认为,相关规定向广大青年学者显示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坚定不移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决心。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胡明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青年科技人才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未来科技队伍实力的决定性力量。《条例》设立专门支持青年人才的专项基金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条例》为了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新增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  谈及这条新规,吕薇表示:“目前,由于评价机制和专家遴选机制等多种原因,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性项目较少。这次修改,为探索非共识原始创新项目遴选机制开了绿灯。”  杨凌春认为,这样的安排增加了项目遴选机制的灵活性,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自由地探索未知领域。她说,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20年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北京大学为例,项目设立以来,获批原创项目的负责人中,36岁-45岁年龄段项目负责人总数最高,占批准资助总数的53.3%。她认为,特别是对处于科研生涯早期、尚不具备丰富研究资历但原创思想活跃的优秀青年人才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  吕薇在相关调研中发现,通常原创性研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她建议未来可以给科学家较大的选择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的自主权,采取分阶段评估、滚动支持的办法,逐步推进,培育原创型科学研究。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治理  《条例》在强化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方面作出系列新规定,包括新增科研诚信承诺制、新增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新增违规行为类型等。  胡明认为,《条例》进一步强化了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的法治思维,形成全过程管理、失信惩戒、联合惩戒的法治框架。他指出,申请人、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科学基金工作人员等四方分别签署“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承诺书”,一旦签订就须按照承诺书的约定履行承诺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科研诚信承诺制代表着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自主、自律和自治性,而联合惩戒与失信处理则代表科学共同体外部的约束、他律和控制性,二者都有助于引导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切实履行好自身主体责任。  吕薇还注意到,《条例》在加强评审专家的责任方面提出明确规定,不仅加强了评审专家的回避原则和办法,同时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评审专家履行评审职责情况进行评估。她认为,这样做有利于选出公正、客观、有责任心的评审专家。  谈及加强依托单位管理和监督责任,吕薇表示,经过多年整治,我国的学术风气有所改善,但是学术不端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由于科学基金资助量大面广,要保证基金项目的学术风气,不能仅靠自然科学基金委,还要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作用。  胡明认为,依托单位作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主体责任单位,肩负着落实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的重任,应全面推进科研诚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包括建立健全依托单位组织机构、科研人员诚信管理、科研活动诚信管理、科研诚信档案管理、科研诚信培育机制、科技伦理审查机制等。

  • 18

    2025-03

    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首次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条例》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项目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  如何评价此条对基金管理机构的授权规定?项目遴选机制灵活性的增加,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有何积极影响?对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有何影响?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建立差异化、超常规资助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灵魂。基础研究领域由于其自身规律,经常会出现突破性大、挑战性强、不为主流认同的原创性研究。但此类研究由于具有探索性强、颠覆性强、风险性高等特征,往往难以通过常规性评审机制获得资助。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胡明认为,依循原创性研究的特点和鼓励源头创新的需求,《条例》提出对原创性研究项目建立差异化、超常规的资助机制,避免其与常规创新项目同轨竞争,保障了科研人员基金资助的实质公平,体现新时代科学基金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的资助导向。  “新《条例》对于鼓励科研人员大胆畅想、超越限制、挑战未知,以及开展颠覆性创新、取得革命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育或产出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胡明强调。  同时,新修订的《条例》特别授权设置鼓励原创资助机制,为探索与完善既统一又灵活的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制度规则,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体会到,在现有评审机制下,重大原创性、交叉性项目在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方面并不占优势。“新修订的《条例》将有利于在实践中探索对原始创新研究的有效资助模式,保障原始创新项目申请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非共识项目”开绿灯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看来,目前由于评价机制和风险规避型的专家遴选机制等多种原因,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性项目还不够多。“这次《条例》修订为探索非共识原始创新项目遴选机制开了绿灯。”  新修订的《条例》明确提出,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项目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对此,专家建议,今后实践中可以探索多种形式,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  “在调研中,有专家向我们反映,原创性研究通常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因此,建议在这类项目的评价中,可以在选择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上给予科学家较大的自主权,采取分阶段评估、滚动支持的办法,逐步推进,培育原创型科学研究。”吕薇说。  据了解,多年来,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注重对原创性研究的支持。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自然科学基金委就在政策层面关注到,以单学科为基础、寻求专家共识的同行评议与学科交叉研究及原创性研究的非共识性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与冲突,因此鼓励各科学部探索学科交叉研究和非共识原创性研究的资助机制。  2007年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明确了对通讯评审结果非共识的项目可以实行会议评审专家署名推荐制,从制度上确立了对非共识创新项目的认可与重视。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通讯评审中非共识项目一般综合评价不高,在时间极为有限的会议评审中,专家主要集中研讨经通讯评审达成共识的创新性研究项目,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审慎且全面地评价非共识项目的原创性,因此最终经专家署名推荐而得到资助的非共识项目少之又少。  “原创探索计划”获好评  事实上,如何遴选和支持重大原始创新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是世界各国科研资助机构的共同难题。  对此,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20年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原创项目),采用“自上而下”的指南引导和“自下而上”的专家推荐两种申请模式。评审过程中引入预申请、双盲评审等新的评审机制,遴选资助了一批富有原创思想的项目,获得了申请人和评审专家的广泛好评。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杨凌春期待,按照《条例》第十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办法,对具有重大创新潜力的研究给予更多支持。“这样的安排增加了项目遴选机制的灵活性,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加自由地探索未知领域,进而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  前述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条例》的授权下,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将借鉴国际经验,根据我国科学发展需求,继续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共识原创研究以及孕育重大原创性研究的交叉学科创新研究。  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动力  在专家看来,建立鼓励原创的资助机制有望更好地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原创活力与动力。  胡明表示,青年科研人员因年龄小、资历浅、头衔少,提出的质疑现状、违背常规、挑战权威的原创思想往往不易得到重视。“新《条例》单设鼓励原创资助机制,为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前沿、交叉学科问题研究扫清了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  杨凌春看到,原创项目对处于科研生涯早期、尚不具备丰富研究资历,但原创思想活跃的青年人才有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  以北京大学为例,在获批原创项目的负责人中,36~45岁年龄段的项目负责人总数最多,占获批资助总数的53.3%,这充分体现了原创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大胆畅想和潜心研究的设立初衷。  此外,《条例》第二条强调科学基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在第八条明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人才。  对此,张强表示,本次《条例》修订明确自然科学基金应当设立用于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在将过去的成功实践以条例形式予以明确的同时,也向广大青年学者展示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坚定不移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决心。  《中国科学报》 (2025-01-17 第1版 要闻)

  • 14

    202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智服务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启动会在上海召开

    2024年3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智服务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启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作仪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科学基金改革方向,包括继续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青年学者在基金评审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科研环境和科研诚信建设等,强调重大项目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希望年轻学者力争引领新领域。张兆国副校长表示将全力支持并配合重大项目的推进。  项目汇报环节由合肥工业大学梁樑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曾赛星教授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研究目标、项目执行计划等内容,浙江大学童昱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琼教授、天津大学李敏强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闫相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曾赛星教授分别就各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设计、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和创新等内容作了汇报。指导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与各课题的汇报,与各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在数智场景共性、科学问题凝练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数智服务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重大项目围绕数智服务的多主体行为与管理、平台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创新、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生态系统韧性与机制设计以及社会责任治理体系与方法等内容展开研究。资助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曾赛星教授代表项目组全体成员表示,项目团队将在学术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地推进研究工作。  指导专家组、项目及各课题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新闻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210/info92225.htm

  • 14

    2025-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算法’驱动的未来产业形态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

    2024年3月29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史占中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算法’驱动的未来产业形态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中院317室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与开题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经济信息化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出席会议并致辞。(吴文锋处长主持)顾锋主任在致辞中对交通大学的历史与文科科研组织管理的发展态势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课题组紧扣国家当前以及面向未来最紧迫的战略需求,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陈方若院长在致辞中结合智能制造行业的调研经历讲述了“数字+算法”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生产力提升的影响。项目汇报环节由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专家组组长卢福财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史占中教授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与经费预算等方面向专家组做了详细的汇报。史占中教授表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主要包含信息、能源、制造、材料、空间、生物等相关领域。“数字+算法”的驱动下,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全链条创新的贯通与融合,并且表现为创新研发形式、产业组织方式、生产制造模式等领域的全方位变革。未来产业形态会从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迈向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以“底层计算系统”为核心的,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创新生态系统”为驱动力,供应商、消费者、竞争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未来产业生态系统”。江苏经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英武、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何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宫建霞、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分别就各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设计、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和创新等内容作了汇报。指导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与各课题的汇报,与各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在产业预见与评价、产业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史占中教授汇报)(专家点评发言)“‘数字+算法’驱动的未来产业形态研究”紧扣当前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聚焦“数字+算法”对未来产业形态的影响与驱动作用。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对于深化未来产业形态的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我国未来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14

    2025-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政策研究”启动会在上海召开

    2024年4月9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尹海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政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A507室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才凤艳出席会议并致辞。(顾锋主任致辞)顾锋主任在致辞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文学科科研工作方面的发展态势,并希望课题组研究的开展能够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和现实需求。才凤艳院长在致辞中对课题组构成进行简要介绍,并希望课题组能够整合多家科研机构的力量,扎实推进研究工作,高效产出服务于国家需要的研究成果。项目汇报环节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专家组组长周德群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尹海涛教授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等方面向专家组做了详细的汇报。课题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宇峰、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兴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峰分别对各子课题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与各课题的汇报,与各位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在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新视角。(尹海涛教授汇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社科重大项目“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政策研究”紧扣时代背景,聚焦于能源的消费端、生产端和配置端这三个重要的功能版块,研究为实现能源低碳和安全所应该发生的转型路径及所需要的政策体系。该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

  • 14

    202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据驱动的医疗政策与医院资源协同”启动会在上海召开

    2025年2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据驱动的医疗政策与医院资源协同”启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作仪副主任介绍了重大项目的管理要求,强调重大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团队应注重从复杂医疗场景中凝练科学问题,深入探索医疗资源配置中“数据赋能”与“政策协同”的理论突破点,形成系统性成果,解决“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分级诊疗体系优化等国家需求。  项目汇报环节由中山大学王帆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万国华教授汇报了项目整体研究目标、案例场景调研和课题联合攻关等内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查宏远教授、同济大学童春阳教授、浙江大学华中生教授、清华大学李京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国华教授分别就各个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指导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针对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成果聚焦、课题之间联动等方面的问题与项目组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对项目后续工作开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数据驱动的医疗政策与医院资源协同”重大项目围绕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科学理论、人工智能技术、运筹优化理论、混合博弈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统计学习与管理实践等内容展开研究。万国华教授代表项目组全体成员表示,项目团队将在学术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课题间的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地推进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指导专家组、项目组成员,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以上新闻转载自国家自科基金委网站

  • 13

    2025-03

    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打造“海聚英才”赛会平台,深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特殊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在人才引进落户中的主导作用,由其自主认定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50205/3d81242974c24a8abd589acbf33c5774.html◆2月5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提出,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列属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与我省企业合作,面向我省主导产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通过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集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来源: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kjt.fujian.gov.cn/xxgk/zcwj/202502/t20250205_6710900.htm◆2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战略科学家(团队),对其领衔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实施“海河英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围绕高端人才奖励、薪酬补贴、人才安居、职称评审、海外人才便利化服务等需求,对本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人才提供支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生物医药人才培养供给结构;发挥本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作用,多方合力培养医药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502/t20250206_6851236.html◆2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举办“海河英才”大会,组织人才招聘、项目对接、揭榜领题、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以会会友、以赛聚才。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借助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政策智能检索、人才潜力评估、职位精准匹配等服务,提升人才和产业对接效率。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通过以才引才、以会引才、开展学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加快引进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按规定给予奖励资助。对承担原始性发现、颠覆性创新、“0-1”技术突破项目的博士后科研平台,支持博士后设站单位引进博士进站开展研究,择优给予日常经费资助。支持新引进来津就业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申报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为外国高层次人才申请人才签证、访问签证、工作类居留许可等证件提供“立等可取”服务,对存在紧急必要情形的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个人物品通关提供随到随办、快速验放等服务。拓展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在工作许可、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在全球高水平大学或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得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毕业生申请工作许可,符合有关规定的,取消工作经历要求,免交工作经历证明材料。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予以办理外国高端人才A类工作许可。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每年选拔100名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人才,实行科研导师和产业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给予最高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与天津市联合资助项目,瞄准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资助培养一批优秀博士后。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支持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支持优秀博士后培养、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实施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专项,推广产教培融合“订单班”模式,支持企业和高校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考核评价,联合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工程师。实施卓越制造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人才研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给予入选者连续3年、每年每人15万元资助。实施企业家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每年从全市优秀企业中遴选一定数量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培养对象,通过集中培养、精准对接、跟踪服务等方式,提升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项目,选拔领军文化人才和青年拔尖文化人才,分别给予连续3年、每年每人10万元、5万元资助。建立职称评审动态调整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前沿领域等,优化职称专业设置。推进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扩大到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8个职称系列。实施“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行动,突出标志性成果认定,为重点上市培育企业科技研发人才提供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技术职务。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对全职承担重点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实行年薪制、绩效工资单列等措施。推动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与分红激励,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稳慎开展骨干员工持股。支持国有企业赋予领军人才更加灵活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对特殊人才探索实行协议薪酬、专项奖励等。实施“海河英才”卡制度,持A、B卡的高层次人才,名下未登记天津市小客车的,可以申请一个高层次人才指标。做好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通过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方式,多渠道满足人才安居需求。在产业集聚区、人才密集区,持续开展市级人才公寓认定工作,给予用水、用电、租金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引进优质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入驻,解决人才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502/t20250206_6851248.html◆2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举措》提出,采取直接认定、自主评审、专家举荐等方式,加大创新药械领域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才、青年人才。聚焦解决创新药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培育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按规定给予500万元或1000万元支持。发挥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作用,引进培育一批紧缺的卓越工程师。支持相关高校涉药学科列入省登峰学科和省优势特色学科。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审评人才和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zj.gov.cn/art/2025/2/7/art_1229017139_2544628.html◆2月7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省野外站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设,实行“分类管理、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省野外站需每年提交年度考核报告,年度考核重点为年度观测数据数量及质量、科研进展、开放共享和运行管理情况等。周期评估每五年开展一次,评估重点为野外站观测质量、研究成果和水平、示范成效、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与运行管理水平等。(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s://kjt.sc.gov.cn/kjt/xzgfxwj/2025/2/7/7ce94364f46a49679334b97cc5018444.shtml◆2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新星计划支持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发的青年人才,开展前沿科技攻关、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开展一次推荐选拔工作。选拔方式包括社会选拔和联合培养选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人才和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重点支持德才兼备、发展潜力大的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其主持的本市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或前沿交叉领域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项目。在选拔评审时,人才、项目所占权重分别是60%、40%。(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https://kw.beijing.gov.cn/zwgk/zcwj/202502/t20250208_4006634.html◆2月11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全省人社领域支持加快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深入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进园区、“聚智 惠企 助振兴”专家企业行等活动,重点围绕产业集群项目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攻关,帮助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兼职创新等活动,支持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职称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通过“一产一策”“一链一策”,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对在产业集群内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方面做出重点贡献的人才,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高级职称。推广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产业集群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推广国企科技人才、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向科技创新人才、核心关键人才、技能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来源: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s://rst.ln.gov.cn/rst/zfxx/fdzdgknr/lzyj/rstgfxwj/lrs/2025021114123598229/index.shtml◆2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强济青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与北京、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协同联动,促进人才评价互认互通、人才数据开放共享。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京沪设立科创人才飞地,推进双向交流挂职和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山东省挂职任职。支持高校院所共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在鲁建立分支机构。高水平举办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北京·山东人才周,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齐鲁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畅通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分类给予精准支持,支持京沪等地人才依托驻鲁单位申报泰山学者等人才计划。(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875e1c2acb5f43269a00a9285d4e2bd5◆2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的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技人员职务晋升、自贸港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研究生指标分配、科研团队研发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评价评优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拓宽技术转移转化人员职称评定通道,探索设立技术转移转化人员职称评审专业,制定技术转移转化人员职称评审标准。鼓励省内外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在琼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等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选派人员取得的工作量、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等业绩同时认定为在派出单位取得的业绩。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科技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推优等的重要依据。新型研发机构在承担科研项目、人才引进、股权激励、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方面,自主选择与企业或者科研院所享受同等待遇。(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bgtwj/202502/1ae395ff5afa4c7bbf77eeb1476aa03b.shtml?ddtab=true◆2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加快风电、光伏技术迭代,支持大容量风机、高效率光伏组件、输配电设备、长时储能等研发应用,争取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围绕新能源并网消纳、大型新能源基地、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等,开展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原创性的重大创新成果。组织推动、加快突破一批能源领域瓶颈制约性的重大技术,布局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中试平台。(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2502/174075036.shtml◆2月1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推进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实施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统筹和支持各类技能大赛,完善相关表彰奖励政策。(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qfbf/202502/t20250212_86886718.html◆2月1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大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推动市级优质高职院校与区县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调整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精准培养产业发展人才。推进学徒制、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展助企暖企护航成长专项行动,吸引企业家兴业创业。布局建设一批人才工作服务站,提供安家落户、创业指导、成果转化、人事托管等服务。(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cq.gov.cn/zwgk/zfxxgkml/szfwj/qtgw/202502/t20250213_14304296.html◆2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坚持引育拔尖、补充紧缺、壮大基层,统筹推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发展。实施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完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基层卫生适宜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到2025年底,为有农业的区培养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防治方向带头人150名。深入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激励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加强疾控机构人员配备,实施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医教协同,落实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502/t20250214_6858177.html◆2月14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集群工作遵循省级引导与地方主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动态管理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快建成一批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创新创业生态优良、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区域发展成效突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来源: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s://kjt.hubei.gov.cn/zfxxgk_GK2020/zc2020/gfxwjj/202502/t20250224_5552637.shtml◆2月14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发布《湖南省加快磁浮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芙蓉计划”相关人才项目对磁浮交通领域科技型企业和科研一线人才重点支持。对企业申报且获得立项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按规定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基于自主技术路线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赴磁浮交通企业开展多维度实习实践。在省级科技进步、人才表彰等活动中,在各级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院士专家等推荐评选中,同等条件下重点考虑磁浮人才。对磁浮交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予以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主体联合引进培养磁浮领域人才,省级人才计划相关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zcfg/gfxwj/202502/t20250214_33587762.html◆2月14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四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全省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围绕我省现代石化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能解决产业链关键难题、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高端领军人才。鼓励化工园区、重点化工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培育一批现代石化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优秀人才。鼓励相关部门统筹当地化工园区与行业协会、高职院校、龙头企业等资源,加强化工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现代石化专业技能人才。(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zcfg/gfxwj/202502/t20250214_33587768.html◆2月17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项目遵循“政府引导、开放创新、平等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在技术、产业等方面的资源,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外合作机制和沟通联络渠道,加快落实重大国际合作战略、倡议和任务等,支撑解决我省重大科技问题。(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5/2/17/art_103585_10318160.html◆2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将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领域人才纳入“芙蓉计划”等省级重大人才项目,支持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加大对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按有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院校面向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设置、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深化国家、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支持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机构建设。(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hunan.gov.cn/hnszf/xxgk/wjk/szfbgt/202502/t20250220_33591466.html◆2月18日,青海省教育厅发布《青海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推动高校完善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后备人选、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培育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大力引进和培养博士学历教师,普通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027年达到50%,2035年预计达到80%。指导高校建立国家级人才项目后备人选发现和培养机制,积极申报长江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深入实施“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昆仑英才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项目。组织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和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积极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指导各高校健全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推动博士后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来源,支持设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来源:青海省教育厅网站)http://jyt.qinghai.gov.cn/gk/tzgg/idoc.html?namepid=2013◆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修订发布《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办法》提出,广西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当坚持以德为先,以科研水平为重要标准,秉持科学精神,弘扬良好作风学风,按照有关规定对候选人的政治、品行、水平、作风、廉洁等情况强化审核。(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xzf.gov.cn/zfwj/zzqrmzfwj_34845/t19603319.shtml◆2月20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湖北省概念验证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省概念验证中心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综合型概念验证中心可围绕多个学科或产业领域开展概念验证服务,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重点聚焦1-2个学科或产业领域开展概念验证服务。支持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丰富,实施概念验证服务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建设综合型或专业型省概念验证中心,重点对本单位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开展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关联服务。支持概念验证项目来源稳定、服务功能完备,能提供职业化、专业化概念验证服务的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牵头建设专业型省概念验证中心,围绕我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前景验证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关联服务。(来源: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s://kjt.hubei.gov.cn/zfxxgk_GK2020/zc2020/gfxwjj/202502/t20250225_5553555.shtml◆2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予以认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http://gxt.gxzf.gov.cn/xxgk/fgzc/gfxwj/t19631051.shtml◆2月20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9个部门发布《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方案》提出,市、区级人才计划,采取单列指标或适当放宽申报标准条件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旅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探索设立乡村振兴特聘等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到渝东北库区、渝东南山区创新创业。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区县行活动。完善教育、卫生、农业“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严格落实“定向职称”服务期管理,支持区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大事业编制统筹力度,探索在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和行业推广事业单位人员“县聘乡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担等金融产品服务下沉基层力度。动态发布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清单。支持区县围绕乡村振兴特色领域建设“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产业“科技小院”,柔性引进市内外高层次人才助力发展。选择产业基础好的区县,试点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学院、“新农人”创新创业学院,集成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结合区县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发展,支持设立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试验基地等,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持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据采集、统计、分类评价和动态管理。依托“渝才荟”开发功能模块,联动科技特派员数智科创平台,适时发布乡村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技术项目需求,强化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来源: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rlsbj.cq.gov.cn/zwgk_182/zfxxgkml/zcwj_145360/jfxzgfxwj/202502/t20250220_14322634.html◆2月24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发布《<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人社领域分工方案》。《方案》提出,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多渠道引才聚才,以顶尖科学家推荐、重点用人单位提名、已落地人才引荐等方式,引进一批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转化等方面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省级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和机制,探索授权重点用人单位自主认定。(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rst.fujian.gov.cn/zw/zfxxgk/zfxxgkml/zyywgz/qt/202502/t20250224_6767603.htm◆2月2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高校与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合作,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聚焦科技前沿和我省重点产业,支持省内高校培育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外经贸领域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的创新平台及团队,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用于用人单位在场地、设备、技改、研发、薪酬奖励等方面的投入。(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xxgk.jl.gov.cn/szf/gkml/202502/t20250226_9066667.html◆2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政策》提出,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取消各类人才计划对社保、户籍等限制,优化全职认定标准。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推广“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机制。各类人才计划中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流动共享人才的支持比例合计达50%以上,顶尖人才项目有企业工作经历、工程实践经验的支持对象比例达50%以上。优化海外人才来浙便利化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包括海外工程师在内的各类外国人才。支持设立海外研究院。(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zj.gov.cn/art/2025/2/26/art_1229017138_2546382.html◆2月26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修订发布《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对其上年度研发投入的增量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下企业,对其上年度的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结合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确定统一补助比例,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5%。集成电路领域企业,对其上年度的研发投入,按10%比例给予补助。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小微企业,对其最低给予10万元补助,支持其开展研发活动。对企业的补助金额四舍五入保留到万元,不足1万元的不予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同一企业符合以上多项补助标准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予以补助。(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5/2/26/art_103585_10318278.html◆2月26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陕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岗位总量按照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定,并根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动态调整。二级岗位考核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突出对德和绩的考核。坚持以能力、业绩、贡献为评价导向,重点考核在科研成果、重大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现实表现。(来源: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s://rst.shaanxi.gov.cn/zcfg/zcfgsjk/gfxwj/rszdgg/202502/t20250226_3452479.html◆2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等六部门发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指引》提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引导科技人才服务于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领域发展。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观念,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开展多维度差别化评价,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科技人才,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结合自治区科技人才的工作性质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s://kjt.nx.gov.cn/zcfg/tfwj/202502/t20250227_4840043.html◆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4部门发布《广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围绕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实施制造业人才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加快建设“高精尖缺”人才队伍,推动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施广西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遴选自治区级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等100名左右。支持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急需紧缺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围绕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环节,精准引进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赋能“产才融合”发展。强化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支持建设一批东西部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柔性合作等方式集聚区内外工程师,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http://gxt.gxzf.gov.cn/xxgk/fgzc/cyzc_82324/t19669610.shtml◆2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完善高能级科研平台引育机制。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交叉前沿和重点领域布局,选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组建重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交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完善高校科技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机制。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引导青年人才组建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建立多跨协同的一体化领导和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创新政策、项目任务、资金配置等事项。推动大学城与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全周期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创新平台服务、全要素创新生态保障融通机制,构建数据统计、运行监测、绩效评价和督查指导机制。(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cq.gov.cn/zwgk/zfxxgkml/szfwj/swygwj/202502/t20250228_14353175.html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                   联系电话:68598038

  • 13

    2025-03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一、重要活动◆新华社长春2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要坚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来源:新华网)二、科技人才政策◆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涉农学科专业。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规划》提出,对科研机构党员,结合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引导他们弘扬科学家精神,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来源:新华网)◆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强化新型储能制造业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培养与“吸纳”相结合增加国际型产业人才供给,协调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差异化合理布局,促进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提出,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遵循开放创新、协同攻关等原则。健全中医药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放眼全国遴选优势科研团队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多学科交叉,促进中西医协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2月2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产业兼职教师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申报中,对推动产教融合贡献显著、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联合攻关成果突出的高校及有关单位予以倾斜支持。对产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高校,加大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设立配套产业兼职教师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鼓励高校按照一定比例配套支持。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在相关人才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大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支持。从事产教融合的企事业单位按规定享受现行税费优惠政策。(来源:教育部网站)◆2月20日,生态环境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一批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早发现、早遴选和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的比例。加强从事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的科研队伍建设。在相关人才计划中,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评价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支持。优化学科布局,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新增若干环境相关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行业科研院所参与环境相关学科博士生培养。(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办公厅(室)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多渠道产才、校企对接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保障。(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三、地方科技人才工作◆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打造“海聚英才”赛会平台,深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特殊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在人才引进落户中的主导作用,由其自主认定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借助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政策智能检索、人才潜力评估、职位精准匹配等服务,提升人才和产业对接效率。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通过以才引才、以会引才、开展学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建立职称评审动态调整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前沿领域等,优化职称专业设置。支持国有企业赋予领军人才更加灵活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对特殊人才探索实行协议薪酬、专项奖励等。(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2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新星计划支持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发的青年人才,通过“人才+项目”支持模式,支持其提升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鼓励入选人员开展交叉合作课题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2月11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全省人社领域支持加快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兼职创新等活动,支持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职称评审专业,对在产业集群内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方面做出重点贡献的人才,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高级职称。在产业集群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向科技创新人才、核心关键人才、技能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来源: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2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强济青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与北京、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协同联动,促进人才评价互认互通、人才数据开放共享。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京沪设立科创人才飞地,推进双向交流挂职和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山东省挂职任职。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齐鲁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畅通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分类给予精准支持,支持京沪等地人才依托驻鲁单位申报泰山学者等人才计划。(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2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的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技人员职务晋升、自贸港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研究生指标分配、科研团队研发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评价评优等的重要依据。鼓励省内外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在琼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等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选派人员取得的工作量、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等业绩同时认定为在派出单位取得的业绩。(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加大对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按有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院校面向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设置、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深化国家、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支持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机构建设。(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修订发布《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办法》提出,广西科学技术奖应当服务本自治区发展,聚焦重大产业、关键民生等重点发展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促进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当坚持以德为先,以科研水平为重要标准,秉持科学精神,弘扬良好作风学风,按照有关规定对候选人的政治、品行、水平、作风、廉洁等情况强化审核。(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2月2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对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海外高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办理工作许可。积极邀请外国专家来访,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为省内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引进高科技项目与高端人才。聚焦科技前沿和我省重点产业,支持省内高校培育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政策》提出,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取消各类人才计划对社保、户籍等限制,优化全职认定标准。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推广“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机制。各类人才计划中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流动共享人才的支持比例合计达50%以上,顶尖人才项目有企业工作经历、工程实践经验的支持对象比例达50%以上。优化海外人才来浙便利化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包括海外工程师在内的各类外国人才。支持设立海外研究院。(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月26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陕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岗位总量按照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定,并根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动态调整。二级岗位考核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突出对德和绩的考核。突出学术技术成就、影响和岗位贡献,向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来源: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2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等六部门发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指引》提出,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结合自治区科技人才的工作性质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统筹能力绩效、综合团队贡献,坚持实际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设置分类评价标准。根据岗位属性、创新价值的不同,由用人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权重,注重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正向评价与反向评价相结合。坚持将评价结果与各类人才的“奖、罚、升、降、去、留”有效结合。(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2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交叉前沿和重点领域布局,选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组建重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交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完善高校科技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机制。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引导青年人才组建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建立多跨协同的一体化领导和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创新政策、项目任务、资金配置等事项。(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                   联系电话:68598038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跳到 页
友情链接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 南京大学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管理科研楼 邮编:230026

Copyright © 2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