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303人,研究生36690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21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767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1%。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国内地前列;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100。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落户复旦。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高校。

近年来,复旦大学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350多所大学和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师生每年出国约8000人次,每年接受海外来访人员约5000人次,每年举办国际会议约100场。

学校共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241.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44万平方米。(数据截止日期2023年10月)


学科特色
师资力量
人才政策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FISF)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上海

一、 申请条件

1.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2. 新近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3. 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4. 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5. 具备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

6. 写作能力突出。


二、 相关福利待遇

1.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薪酬待遇参照国家和复旦大学的相关标准,学院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

2. 给予科研成果发表奖励,规则与学院教授相同,参与科研项目按规定发放一定的劳务报酬;

3. 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4. 全职博士后可租住学校博士后公寓;

5. 条件符合的博士后可以申请学校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


三、 申请材料

1. 简历;

2. 来自博导或相关专业领域同等级别专家的推荐信两封;

3. 博士后研究计划(请根据以上所列的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课题和研究切入点,计划格式无限制,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研究创新等,要求5000字以上。);

4. 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暂不提供);

5. 博士论文。


四、 其他事项

1. 申请人应将上述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rc_fisf@fudan.edu.cn。

2. 本站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组织面试,择优录用。面试将重点考察应聘者的整体素质、专业基础以及研究能力。面试时间将另行公布。

师资招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以成为国际一流商学院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支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为此,我们热忱邀请有志于为中国管理教育事业发展而奋斗,并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具备成为世界级专家潜质的学者加入我们的团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强调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学院发展愿景的充分契合,致力于为教师创造最具生产力的科研和教学环境。我们拥有与世界各国一流商学院超过二十年的紧密合作经验与平台,拥有地处上海的地理优势,拥有与各级政府、跨国公司及各行业一流企业相互支持密切交流的网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建立了充分有效而不失灵活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我们为具有竞争力的应聘者提供基于中国环境的最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招聘方向

学院共设有8个系,诚邀有志于会计学、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金融与财务学、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学、统计与数据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应聘相关教职。

招聘条件

教授:已获得具有国际或国内前沿水平的一流学术成果,并能继续在国际高等级期刊或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能够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

青年研究员/副教授:已获得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具有在国际高等级期刊或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

青年副研究员/讲师:具有优秀的教育背景,良好的科研潜质与能力,并已在所属领域的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能够较快胜任全英语授课的教学任务。

申请材料

求职信、个人简历、近五年科研成果清单(附三份代表性成果原件)、三封推荐信、任现职证明及其他相关资料或证明材料。

申请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邮件发送至:hrfdms@fudan.edu.cn,并注明应聘系和应聘职位。
推荐信,请推荐人直接发送至:hrfdms@fudan.edu.cn。

联系我们

中国上海国顺路670号李达三楼902室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师资建设办公室

邮编:200433

邮件:hrfdms@fudan.edu.cn



招聘职位
    暂时没有数据